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研究
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例
昆山通海实验中学 历史组 朱雨琪
【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讲述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分3课介绍了中国近代最初2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接连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的其中之一,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爱国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
【材料】:课本第十页展示了圆明园被烧毁前和烧毁后的前后对比图
【过程】:
运用朗读手段
在朗读材料的同时,学生可以融入感情,例如在讲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可以由学生观看介绍圆明园的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其中珍藏的珍贵文物,激发学生对于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残忍行径的憎恶。接着,学生朗读法国作家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的一封信中的片段,集体朗读把同学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推向高潮,爱国的情感在心中激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巧妙设计问题
通过对比圆明园的复原图及现在的情况,提问学生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此处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再者,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的提问:回顾一下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贸易受损,西方的绅士们找到了什么样的借口发动了战争。“绅士”这个词与西方列强所犯下的暴虐行径形成鲜明的对比。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影响中,教师进行引导,此时,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上一节课我们说到鸦片是一种毒品,清政府承认了鸦片战争,连毒品都能正常交易了,这是对我国主权的进一步践踏。这种情感的渲染进一步推动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最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给我们了解到,清政府的盲目自大,封建地主阶级无法带领人们走向富强,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又如何理智的爱国呢?引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避免悲剧重演。结合自身实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让学生了解到,爱国不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而是要落到实处,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3.运用对比手段
通过对比,激发学生会西方列强野蛮行径的憎恶感,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材料研读”中展示了雨果的信,提出问题讨论,谈谈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这座园林的人文价值,认识到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激发学生的爱情情感。
【小结】: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学会透过过去看未来,更为重要的是成长成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